各位统帅们大伙午夜好,好久不聊战雷了。报告大家升级情况。苏系升到爆肝级别,现在正好使用“IT-1”(ИТ-1)型,咱们就结合游戏与实际情况聊聊这个坦克中的异类。当然,你会问,既然苏系太肝,你此时用什么型号?我新开辟小以系列。因为不讲小以,咱们可以先忽略。
图片
在“爱国者”公园技术中心展出了苏联的坦克歼击车IT-1 “龙”。这种型号的第二辆车保存在下塔吉尔的“乌拉尔重型机器厂”装甲技术博物馆。
“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20世纪50—60年代苏联高层(包括“苏穗宗”本人)积极推动各军种广泛装备导弹武器的游说有关。当时,炮兵几乎被边缘化,多项前沿武器的研发几乎被禁止。坦克兵也未能逃脱“导弹游说”的影响。苏联主要设计局开始着手对现役反坦克导弹系统进行升级,同时开发以导弹武器为主的新型坦克。
唯一真正进入装备阶段并投入批量生产的,是由“乌拉尔重型机器厂”设计局(总设计师:L.N. 卡尔采夫)从50年代末开始研发的“150号对象”。该型坦克于1968年9月3日被苏军正式列装,命名为“坦克歼击车IT-1 '龙’”。其底盘采用了量产的中型坦克T-62。
图片
观察装置与机械驾驶员舱盖。相比T-62,舱盖厚度增加,其中包括在其上固定了一层额外的防辐射材料(“衬层”)。舱盖后方可以看到炮塔前部的部分结构及机枪射口。
驾驶舱及机械驾驶员的工作位置基本未发生重大变化。而战斗舱则进行了完全重新布置。战斗舱内安装了装填和发射系统,其组成包括带装填机构的发射装置、瞄准手用的瞄准系统以及制导设备。炮塔右侧为瞄准操作员位置,左侧为坦克指挥官位置。车组中没有装填手。动力装置(MTO)布置在车体尾部,主要结构与基础坦克类似。IT-1的战斗全重为34.5吨,比T-62轻约2.5–3吨。
主武器为2K4“龙”导弹武器系统,可使用特制伸缩式发射装置发射3M7可控导弹(弹药),射程为300至3300米。战斗舱内设有机械化弹药架,可容纳12枚矩形导弹(4排,每排3枚)。发射装置在行进位置时置于机械化弹药架上方。此外,还有一个额外的(非机械化)弹药架,可装3枚导弹。根据瞄准操作员的指令,导弹从机械化弹药架与发射装置对接,随后发射装置通过炮塔顶部舱口伸出至战斗位置,同时导弹的稳定翼和舵固定器自动释放。
图片
3M7可控导弹在战斗位置的发射装置上。发射装置上的圆形格栅是横风分量传感器的进风口。
随后启动助推发动机,当导弹达到所需推力时,从发射装置上离开。导弹在弹道飞行阶段速度可达约220米/秒,然后启动固体燃料巡航发动机,由制导系统接管。制导系统为半自动模式;瞄准手的任务是在导弹发射到命中目标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准星对准目标。控制指令通过无线电命令线路传输。
制导站1С7安装在战斗舱内瞄准操作员的身后;制导站天线安装在炮塔前部。瞄准手使用1-ОП2昼用单目潜望镜瞄准具,具备独立视线稳定、8倍放大和9度视场。昼用瞄准具右侧安装夜用潜望镜瞄准具ЭОП 1ПН12,配合红外照明器L-2G使用。夜间射程约为1000米。夜间使用手动控制模式,即瞄准手需通过观察安装在导弹尾部的示踪器发光信号来修正导弹轨迹。
由于导弹是初代制导系统,必须是目标指向。所以坦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移动。加之导弹飞行速度不是50马赫,如果打击较远距离的目标,坦克很容易成为固定目标。所以,游戏中攻击目标。要么贴脸攻击,要么隐蔽在草丛中攻击。避免自身暴露在旷野中。
图片
瞄准操作员的昼间和夜间瞄准具在炮塔内的布局。
图片
3M7可控导弹(炮弹)。直径:180毫米;飞行质量:54公斤。其成形装药战斗部能够穿透500毫米的均质装甲,对当时北约的任何主战坦克都能造成有效打击。
为了在坦克歼击车分队作战中实现电磁兼容,制导设备采用了七个字母频率和两个编码,从而可以实现来自不同车辆的多枚导弹同时发射和制导。
图片
炮塔前部的矩形螺栓盖(在瞄准手瞄准具右侧)是制导站天线的外部装甲板。
发射装置吊架、昼用和夜用瞄准具、红外照明器及并列机枪在垂直平面上稳定;炮塔在水平方向稳定。2Э3稳定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由电机驱动。
图片
可见瞄准操作员舱口盖的加强型防辐射防护。
辅助武器为7.62×54毫米PKT机枪,安装在炮塔前部偏左舷的射孔内。机枪弹药量为2000发。
图片
图片
与基础坦克相比,IT-1在履带上方架子上的备件箱结构有所变化。
图片
左舷炮塔上安装有机枪PC-T(加盖)、红外照明器L-2G和红外探照灯。
图片
指挥官用于观察战场和为瞄准手提供目标指示,使用了带有OУ-3ГК照明器的组合观察仪TKN-3,以及安装在指挥塔上的四个棱镜观察仪,实现360度观察。
图片
炮塔顶部周边及瞄准手舱口周围装有防辐射附加装甲板(надбой)。左侧可见发射装置舱口的矩形盖板。
IT-1焊接车体的结构和装甲防护水平总体上与T-62基础坦克相当。铸造炮塔相比T-62炮塔更为扁平,正面和侧面的实用受击面积减小。由于将乘员缩减为三人并调整舱室布局,车体和炮塔的内外壁增加了额外的防辐射材料(“顶层防护层”和“内层防护层”),从而提高了抗穿透辐射的防护水平。同时,IT-1的自动灭火系统(ПАЗ)和防空防护系统(ППО)结构也进行了改进。
图片
动力舱(МТО)顶部带有动力装置检修舱口的设计,是早期T-62坦克的典型特征。在炮塔尾部、炮管支架上方(发射装置舱口后方)可以看到导弹起动发动机气流的挡板;左侧为风速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在下塔吉尔制造的车辆上已移至发射装置上)。
图片
图片
动力装置(功率为580马力的V-55A柴油机)、变速系统和底盘总体上与T-62坦克所用相同,仅在结构上有一些小改动(例如,增功型启动发电机单独安装于发动机之外)。
1964年9月,在一次示范射击中,IT-1连续用三枚导弹击中了三辆坦克目标,这给“苏穗宗”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龙”导弹系统能够在300至3000–3300米的距离上发射导弹。在靶场条件下,命中概率约为80–90%,无论是静态发射还是行进间射击。相比之下,T-55和T-62坦克发射穿甲弹的有效射程仅为1000–1500米;而当时的先进坦克“432号”和“434号”射程为1500–1600米,命中概率仅为50–55%。战斗射速为每分钟2–3发。
“龙”导弹的一个缺点是存在盲区,但IT-1在实战中并非替代线型坦克的炮兵,而是作为补充使用,因此盲区在实际作战中的影响不应被夸大。由于IT-1的研制周期较长,其导弹系统使用的电子元件已显老旧(真空管技术),但这一缺点并非致命,可以在后续改进中解决。此外,即使在量产型号中,“龙”系统的可靠性也相当高。
图片
尽管如此,IT-1的量产持续到1970年(共生产220辆),之后在1972–1973年间决定将其从武装中退役。除了前述缺点外,还存在行政和后勤方面的原因。具体而言,需要显著提高车组成员和维护人员的训练水平,确保对昂贵设备的仔细维护,而军方并不十分愿意承担这些工作。此外,IT-1的部件由不同部门供应,这给及时技术维护带来了问题。
图片
随后,退役的IT-1坦克被改装为装甲牵引车BTS-4V。然而,世界上第一款能够在昼夜、静止或行进中半自动使用导向武器的坦克歼击车的研究成果,被用于后续开发的“眼镜蛇”和“冲锋”导弹系统,这些系统在70年代下半叶正式装备部队。
注:9M120“冲锋”(9M120 Ataka,“Ataka”的意思是俄语中的冲锋、攻击;俄语:9М120 «Атака»;以下简称为“冲锋”)是一款由前苏联设计局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所研制、V.A.捷格加廖夫工厂所生产的瞄准线半自动指令无线电制导式反坦克导弹系统,亦是9K114“风暴”(北约代号:AT-6“螺旋”)系列的次主要世代型号,9M120是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GRAU)的代号;而北约代号为AT-9“螺旋-2”(AT-9 Spiral-2)。
图片
信息来源:
R. Ангельский, M. Павлов. 《“龙”——焚毁坦克的利器》。刊载于《技术与武器:昨日、今日、明日…》2009年第9-10期 / otvaga2004.ruV.S. Королев. 《IT-1坦克歼击车在部队中的使用》。刊载于《技术与武器》2010年第1、2期 / otvaga2004.ru(感谢关注本频道编译的内容)
苏联如何建造了至今纪录未被打破的全球最大直升机
荷兰皇家空军F-16正式退役
为什么现代战斗机的窗玻璃是黄色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手机炒股好用的选哪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