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毋丘俭(?—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诗人。他出身将门,其父毋丘兴曾任武威太守,因功被封为高阳乡侯。毋丘俭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一生以忠勇著称,但在反抗司马氏专权的斗争中兵败身死。
早年经历
毋丘俭袭爵高阳乡侯后,历任平原侯曹叡的文学掾、尚书郎、羽林监等职,成为曹叡东宫旧臣,深得信任。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后,毋丘俭仕途平步青云,先后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荆州刺史等职。他在魏明帝大兴土木时,上疏直言反对奢靡,主张先灭吴蜀、重民生,因此受到赏识并升任荆州刺史。
军事生涯
平定辽东:青龙年间,魏明帝计划讨伐辽东,毋丘俭被任命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护乌丸校尉。他在襄平与公孙渊交战,虽初战不利,但后来在司马懿的统帅下,成功平定了辽东。因功被封为安邑侯。
征讨高句丽:正始年间,高句丽多次侵扰边境,毋丘俭率军讨伐,取得重大胜利。他在梁口击败高句丽王宫,随后攻占丸都山城,斩获首虏数千。他还对高句丽的百姓采取了宽容政策,释放俘虏,不破坏其设施。此次战役后,他被迁为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南将军等职。
展开剩余43%反抗司马氏
正元二年(255年),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因不满司马师的专权,起兵反抗。他们伪造太后诏书,指责司马师,发动叛乱,胁迫淮南的将领和百姓进入寿春城,分兵把守。然而,司马师统军讨伐,诸葛诞和胡遵切断了毋丘俭的退路。淮南将士因家人在北方,军心涣散,纷纷投降。最终,毋丘俭被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射杀,首级传至京都,其三族被诛杀。
历史评价
- 陈寿评价毋丘俭“才识拔干”。
- 曹叡称赞他“有干策”。
- 习凿齿认为,毋丘俭虽起兵失败,但可以被视为忠臣,因为他尽心尽力,忠诚不在于成败。
- 姜宸英称其为“魏之忠臣”。
毋丘俭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他既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又是一位忠诚的臣子。尽管他的反抗最终失败,但他的事迹和精神仍然被后人所铭记。
发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手机炒股好用的选哪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